2015年1月17日,博伊特勒书院正式揭牌;
2015年1月26日,中心半月刊创刊;
2015年2月2日,爱思唯尔发布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我中心7人上榜,其中3位成员分列2个领域的前十名;
2015年2月2日,中心成员王琛课题组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发表论文,研究工作发现MST4激酶调控免疫炎症的功能机制;
2015年2月11日,中心5位成员入选第十一批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
2015年2月11日,中心成员韩家淮课题组在Cell Host & Microbe杂志发表论文,揭示了程序性细胞坏死在宿主抗病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015年2月19日,中心成员周大旺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论文,揭开肝脏大小调控的神秘面纱——内质网的大小决定肝脏尺寸;
2015年3月9日,中心成员韩家淮课题组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发表论文,阐明RIP3磷酸化状态的精确调控对于细胞和机体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存活至关重要;
2015年3月27日,中心成员张雷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发现Hippo信号通路上游成员Pez的降解调控机制;
2015年3月30日,中心成员吴乔与林天伟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发表论文,阐明孤儿受体Nur77参与炎症反应调控的新途径;
2015年4月20日,中心与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2015年5月1日,中心成员季红斌课题组在Cancer Cell杂志发表论文,揭示LKB1失活引起的氧化还原态失衡调控非小细胞肺癌可塑性和药物反应;
2015年5月13日,中心召开全体成员视频会议;
2015年5月15日,中心参与联合主办的“TGF-β信号转导与疾病专题研讨会”在杭举行;
2015年5月17日,中心召开理事会视频会议;
2015年5月27日,中心举行优秀本科生三校异地视频答辩;
2015年6月2日,中心吴缅和王琛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论文,揭示March5线粒体蛋白参与胚胎干细胞干性维持的新机制;
2015年6月30日,中心博士后遴选与考核工作顺利完成;
2015年7月3日,中心2015年本科生夏令营活动开幕;
2015年7月14-17日,中心第三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2015年7月17日,中心成员侯法建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论文,揭示了参与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的蛋白质分子MAVS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
2015年8月18日,中心成员范衡宇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论文,报道CRL4泛素连接酶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作用;
2015年8月23日,由韩家淮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中心多位成员参与的国家“973计划”项目启动会在厦顺利召开;
2015年9月10日,中心成员宋建国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论文,发现参与调控肺癌生长转移的新分子及信号机理;
2015年9月19日,中心成员王立铭教授荣获2015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
2015年9月28日,中心成员周大旺和陈兰芬课题组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发表论文,揭示宿主抗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
2015年10月6日,中心成员韩家淮课题组在Nature Methods杂志发表论文,开发新的针对定量质谱SWATH-MS数据处理软件;
2015年10月26-27日,中心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在杭顺利召开;
2015年12月6日,由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厦门冬季学术会议在厦隆重召开;
2015年12月7日,中心成员佟超课题组在Molecular Cell杂志发表论文,报导调节线粒体动态的全新分子;
2015年12月8日,中心成员曹雪涛院士获《自然》杰出导师奖终身成就奖。